為什麼媽媽、女僕和壞女人多是女中音?主角又多是男高音和女高音?男低音又有沒有當「男一」的機會?每個人的聲音都是那麼獨特,各自有各自的音色。
西方古典音樂傳統,大致將人聲分為女高音(soprano)、女低音(alto)、男高音(tenor)和男低音(bass)四個聲部。這也大致是以音區,籠統把歌者歸部;有人更進一步,從音色、發聲特色、平均音區、共鳴位置、音域、換聲區和劇情需要等等元素,更仔細去研究這些聲部。甚至冠以花腔、抒情、滑稽、戲劇、英雄等稱謂,令整件事變得更撲索迷離。
一連四場「SING聲賞識」講座,我會以B、A、S、T 的次序,透過多套西洋歌劇,與你們一起發掘不同聲部所演譯的不同角色。作曲家怎樣決定「某某人」適合以「某某聲」來演唱。我們更會一起認識在各聲部中,具代表性的歌者、他們的歌唱特色,並欣賞這群大師的精彩演出。
策劃/講者:陳少君
2026年1月7日(三)
第一講:男低音 (Bass)
男生唱不到高音就是男低音嗎?原來男高與男低中間還有個男中音。究竟男中音又可以再細分為高男中音及低男中音。究竟男中音和男低音又有沒有當「男一」的時刻呢?
2026年1月14日(三)
第二講:女低音 (Alto)
為什麼媽媽、女僕和女奸角多是女中音音和女低音?假聲男高音又是什麼呢?
2026年1月21日(三)
第三講:女高音 (Soprano)
為什麼女高音是常駐的「女一」?女高音一定是「好人」嗎?無論是高貴大方、楚楚可憐或霸氣十足的角色,都可以找到女高音的足跡!
2026年1月28日(三)
第四講:男高音 (Tenor)
浪漫時期意大利歌劇裡,絕大部分都是由男高音當「男一」。他們的聲音究竟有什麼魅力?他們的 High C又為何如此矜貴?
(資料由講者提供)
粵語主講。不設劃位。
本節目內容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。
主辦機構有權更改講座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