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內容
{"data-model-common":[{"name":"lang", "value":"sc"}
,{"name":"detail-page-free", "type":"replicant", "value":
[
]}
,{"name":"programmeDescription", "type":"text", "value":"<div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"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导演:万籁鸣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编剧:李克弱、万籁鸣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出品: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1961-1964 | 彩色 | 112′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普通话对白,中英文字幕<br />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第13届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短片特别奖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<br /><br /></span><strong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11月2日香港电影资料馆场次设映后座谈会 (粤语主讲)<br /></span></strong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<strong>讲者:卢子英、林云华</strong><br />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《铁扇公主》之后二十年,万氏兄弟终于在六十年代初完成了这部当代中国动画的代表作《大闹天宫》。这部作品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部长片,台前幕后集合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界精英合作而成。<br /><br /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t;">同样改编自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,此作以花果山美猴王为主角,配以多姿多采的神话角色,如玉皇大帝、四大天王以及哪吒等等,全部由张光宇兄弟设计,在整体美术已见其独特性,加上京剧元素 — 例如人物和武打设计,以及背景音乐, 让整部动画添上浓厚中国色彩!孙悟空的脸谱外貌也为后来的动画造型建立了一个强烈的基础。是次选映原版本,让观众原汁原味欣赏这部六十年代的作品。 </span></div>
"}]}
导演:万籁鸣
编剧:李克弱、万籁鸣
出品: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
1961-1964 | 彩色 | 112′
普通话对白,中英文字幕
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
第13届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短片特别奖
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
11月2日香港电影资料馆场次设映后座谈会 (粤语主讲)
讲者:卢子英、林云华
《铁扇公主》之后二十年,万氏兄弟终于在六十年代初完成了这部当代中国动画的代表作《大闹天宫》。这部作品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部长片,台前幕后集合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界精英合作而成。
同样改编自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,此作以花果山美猴王为主角,配以多姿多采的神话角色,如玉皇大帝、四大天王以及哪吒等等,全部由张光宇兄弟设计,在整体美术已见其独特性,加上京剧元素 — 例如人物和武打设计,以及背景音乐, 让整部动画添上浓厚中国色彩!孙悟空的脸谱外貌也为后来的动画造型建立了一个强烈的基础。是次选映原版本,让观众原汁原味欣赏这部六十年代的作品。
编剧:李克弱、万籁鸣
出品: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
1961-1964 | 彩色 | 112′
普通话对白,中英文字幕
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
第13届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短片特别奖
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
11月2日香港电影资料馆场次设映后座谈会 (粤语主讲)
讲者:卢子英、林云华
《铁扇公主》之后二十年,万氏兄弟终于在六十年代初完成了这部当代中国动画的代表作《大闹天宫》。这部作品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部长片,台前幕后集合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界精英合作而成。
同样改编自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,此作以花果山美猴王为主角,配以多姿多采的神话角色,如玉皇大帝、四大天王以及哪吒等等,全部由张光宇兄弟设计,在整体美术已见其独特性,加上京剧元素 — 例如人物和武打设计,以及背景音乐, 让整部动画添上浓厚中国色彩!孙悟空的脸谱外貌也为后来的动画造型建立了一个强烈的基础。是次选映原版本,让观众原汁原味欣赏这部六十年代的作品。